遼陽縣瑰花酒廠主要生產遼陽系列白酒,采用古方配以現代工藝,純糧窖池釀造,品質超群!
遼陽縣瑰花酒廠始建于1957年,它的前身是遼陽千山酒廠舊址,1960年8月1日,遼陽遭受百年內第二次巨洪襲擊,山洪暴發。水位猛漲,河堤決口,山區降水量383mm,沿河部分平均水深2M,沖毀房屋8419間,死亡92人。水災過后,遼陽千山酒廠遷往遼陽市內水線道,原酒廠被遼陽縣孤家子人民公社收回。并組建遼陽縣孤家子人民公社食品廠,具體經營項目有白酒,豆油,水果罐頭,醬油大醬及各式糕點,企業性質為集體企業。酒廠成立初期,因受水災影響,遼陽地區不但缺糧嚴重,蔬菜、水果等食品亦嚴重不足,遼陽縣境內開始流行營養缺乏性水腫病,年來至翌年春,境內群眾以加工后的樹葉及其他代食品充饑。在這種情況下,公社食品廠只能燒一些高粱糠酒或地瓜干酒,生產的白酒平均售價0.6元左右,而生產的糕點售價平均高達每公斤16元,商店里的糖果平均每公斤12元,這在當時可謂是“天價”。
1961年2月,遼陽市人民委員會采取各種措施糾正“大躍進”中的“一平二調”種的“共產風”和“浮夸風”,調整人民公社體制,劃小生產經營單位,確立以人民公社、生產大隊、生產隊“三級所有,改為基礎”的人民公社管理體制,并全面停辦大食堂,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??h內糧豆等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均超過歷史最高水平,呈現市場繁榮,人民安居樂業。1922年4月,原遼陽千山酒廠酒師吳振堂響應遼陽市革命委員會號召走“五·七”,被孤家子人民公社分配到食品廠任技術員,主管白酒生產技術工作。1975年,孤家子公社食品廠與遼陽老世泰糕點廠,本溪釀造廠搞橫向聯合,吳振堂被派到這兩個企業深造,并學習質量檢測技術,使他的技術水平有大幅度提高。
1979年,遼陽縣開始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,進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。孤家子人民公社地處遼陽縣東部山區,地理位置較偏僻,一直沒有解決溫飽問題,個別群眾連食鹽和醬油都有困難。1983年春,遼陽縣人民政府首先在安平公社四方臺生產隊(該公社于1984年劃入遼陽市弓長嶺區)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試點。同年秋,四方臺生產大隊基本明確了吃飯靠返銷,生活靠救濟,花錢靠貸款的“三靠”問題。1981年,遼陽縣人民政府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,首先在山區,社隊推廣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,境內有2052個生產隊,有957個實行了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。占原生產隊總數的46.6%。10月,吳振堂承包了孤家子人民公社食品廠,經營范圍以白酒為主業,兼營冰果、水果罐頭。1984年,工商行政管理局組建后,吳振堂注冊了企業名稱為遼陽縣瑰花酒廠。期間,吳振堂發明了以野生玫瑰花為原料釀酒技術,該酒清香純正、典雅,入口綿甜爽凈,口味芳香濃郁,一經投放市場,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,并遠銷到烏蘭巴托和俄羅斯,受到外國友人的青睞。該項釀酒技術已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,并已取得國家專利局批準認可。
1992年,遼陽縣瑰花酒廠轉制為個體企業。轉為民營企業后。吳振堂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,以市場為導向,以質量為前提,及時調整了經營策略,建立健全了科學的經營管理機制,狠抓產品質量,以客戶為中心,通過內強素質,外塑形象,不斷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,拓寬產品銷售渠道,培育市場資源,鞏固終端市場,通過這一系列整合措施,有效提高了瑰花酒廠的知名度與美譽度,產品遠銷到本溪、鞍山、大連等周邊市場,成為遼陽白酒行業中的一朵奇葩